如何面對癌後的不確定感?從真實故事看懂與恐懼共處的智慧
結束治療後,病情是否會復發?下次回診會不會有壞消息?
對許多癌後康復者而言,**「不確定感」**成了日常最大的心理挑戰。
這篇文章透過真實病友的故事,帶你認識「如何與不確定性共處」,並找到能讓心穩下來的方法。
芳芳的故事:咳嗽幾聲,就讓她陷入焦慮
芳芳是一位肺癌康復者。經過艱辛的治療後,她終於恢復健康,卻發現生活中開始被害怕癌症復發的念頭吞噬。
只要稍微咳嗽幾聲,她就會心頭一緊:「是不是癌症又回來了?」
尤其每次回診前,她都焦慮到手心冒汗,心跳加快,無法放鬆。等待檢查報告的那段時間,簡直比治療本身還煎熬。
「如果數據有問題怎麼辦?如果醫生的語氣不一樣呢?」
她的腦袋裡總是演著最壞的劇情版本。
這種焦慮與不確定,讓她無法真正安心地享受康復後的生活。
為什麼癌後生活會充滿不確定感?
癌症病友在治療後經常會進入一種「懸而未決」的狀態:
- 醫師說狀況穩定,但也提醒要持續追蹤
- 自己感覺恢復不錯,但偶爾的身體不適卻讓人提心吊膽
這樣的矛盾心理,很容易讓人產生一種「雖然好了,但還不能完全相信」的不安。
芳芳的轉變:學會與未知共處
芳芳並沒有馬上「走出焦慮」,而是逐漸學會:人生從來就沒有保證。
與其焦慮未來,不如回到當下。
她開始練習覺察每一次呼吸,把注意力放回「此時此刻」:
「當我好好地呼吸,感受空氣進入肺部的溫度,我會提醒自己:現在的我,是平安的。」
她明白,與其把力氣花在對抗未知,不如用愛與溫柔陪伴自己走過當下的不安。
3個幫助你面對不確定感的心法
1. 接納無法掌控的部分
不是你做錯什麼,不確定感是康復過程的一部分。請溫柔對待自己的焦慮,它並不代表你不夠堅強。
2. 練習「當下感知」
無論是呼吸、散步還是靜靜看著窗外的陽光,回到此刻,是幫助我們擺脫未來焦慮的最好方式。
3. 對話式檢視你的想像劇本
問問自己:「這個擔心真的有根據嗎?我是否把可能性放大了?」用理性來平衡情緒。
🍵 心靈雞湯時間
- 害怕未來,無法改變結果;珍惜當下,才能活出奇蹟。
- 不確定性並不可怕,可怕的是忘了享受此刻仍擁有的美好。
- 人生沒有保證,但每一次心跳、每一口呼吸,都是值得感恩的奇蹟。
結語:與不確定共處,也是一種力量
癌後的生活也許不再是完全「回到從前」,而是走向一種與未知共存的智慧生活。
芳芳的故事提醒我們:就算還會害怕,也可以選擇平靜地生活,讓每一天都成為生命的禮物。
「恐懼不會完全消失,但我可以選擇怎麼面對它。」
願你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,在不確定中繼續前行,活出屬於你的踏實與自由。
📌 延伸閱讀推薦:
- 【正念練習入門】癌後情緒穩定的第一步
- 【焦慮對話術】3個問題幫你轉化負面思維
- 【癌後重生】從復原到復活,病友心靈旅程分享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