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三陰性乳癌 (TNBC) 治療新希望:拓達維 (Trodelvy) 如何提升存活率?」

【乳癌治療新契機:拓達維 (Sacituzumab govitecan, Trodelvy®) 的臨床應用】

撰文者:台南市立醫院血液腫瘤科 李楊成醫師

乳癌是全球女性發生率最高的癌症之一,其中三陰性乳癌 (TNBC) 因生長快速且容易轉移,使得治療選擇較為受限。然而,近年來新型標靶藥物的發展為治療帶來了希望,其中拓達維 (Sacituzumab govitecan, Trodelvy®) 作為一種抗體藥物複合體 (ADC, Antibody-Drug Conjugate),為晚期乳癌患者提供了一種新的選擇。


拓達維的獨特作用機制 拓達維結合了單株抗體與細胞毒性藥物,透過專一性標靶機制,將藥物精準傳遞至癌細胞內部。

  1. 單株抗體 (Sacituzumab):專門針對 Trop-2,這是一種在多數乳癌細胞中表現過量的抗原。
  2. 細胞毒性藥物 (SN-38):此藥物為 irinotecan 的活性代謝產物,能有效破壞癌細胞 DNA,抑制其增生。
  3. 穩定連接子 (Linker):確保藥物在運輸過程中不易釋放,避免影響正常細胞。

這項技術的關鍵在於其「生物導彈」效應,能夠精準識別癌細胞,減少對正常組織的傷害,提高治療效果。


臨床試驗成果 拓達維已在多項臨床試驗中展現良好的治療成效,以下是兩項重要試驗結果:

  1. ASCENT 試驗 (針對三陰性乳癌, TNBC)
    • 無惡化存活期 (PFS):拓達維組 5.6 個月,對照組 1.7 個月。
    • 總存活期 (OS):拓達維組 12.1 個月,對照組 6.7 個月。
    • 死亡風險降低 52% (HR: 0.48)。
  2. TROPiCS-02 試驗 (針對荷爾蒙接受體陽性乳癌, HR+)
    • 無惡化存活期 (PFS):拓達維組 5.5 個月,對照組 4.0 個月。
    • 總存活期 (OS):拓達維組 14.4 個月,對照組 11.2 個月。
    • 死亡風險降低 21% (HR: 0.79)。

這些試驗結果顯示,拓達維對於先前已接受過多線治療但無效的患者,能顯著延長存活時間並降低病情惡化風險。


常見副作用與管理方式 與其他標靶治療類似,拓達維的治療過程中可能會產生一些副作用,常見包括:

  • 嗜中性白血球減少症:醫師會監測白血球數值,必要時調整劑量或使用輔助藥物。
  • 腹瀉、噁心、嘔吐:可透過飲食調整與止吐藥物緩解。
  • 掉髮:部分患者可能會經歷掉髮,通常在治療結束後可逐漸恢復。
  • 疲倦、貧血:透過適當的營養補充與休息來改善。

台南市立醫院血液腫瘤科李楊成醫師指出,這些副作用雖然可能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,但透過適當的醫療監測與支持性治療,大多數患者仍能有效接受治療並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。


台灣健保給付現況 根據最新政策,拓達維已通過美國 FDA 核准,並且在台灣獲得以下給付規範:

  • 三陰性乳癌 (TNBC):自 2024 年 2 月 1 日起納入健保,適用於曾接受至少兩種以上全身性治療 (其中一種需為晚期疾病治療) 但無效的患者。
  • 荷爾蒙接受體陽性乳癌 (HR+):目前尚未納入健保給付,病人需自費使用。

未來展望 拓達維的臨床成功,代表著乳癌治療進入新的世代。透過精準醫療的發展,我們期待未來能有更多個人化的治療選項,進一步提升患者的存活率與生活品質。

李楊成醫師強調,持續關注新興藥物與治療策略,能夠為乳癌患者帶來更好的治療機會與希望。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乳癌患者與家屬更了解這項新療法,為治療選擇提供更多資訊與希望!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