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南市立醫院 血液腫瘤科 李楊成醫師
✅ 認識 ALK 陽性非小細胞肺癌 (aNSCLC)
- ALK(間變性淋巴瘤激酶)是肺腺癌中一種少見但重要的基因突變,約佔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 5%。
- 多數患者為 非吸菸者或輕度吸菸者,且年齡較輕。
- 此類肺癌進展快速,且易轉移至 腦部與骨頭,控制病灶非常關鍵。
🧬 新一代標靶藥物 Lorlatinib (瘤利剋膜衣錠)
💡 新藥特色
- 第三代 ALK 抑制劑,具備穿透血腦屏障的能力,可有效控制與預防腦轉移。
- 對多種耐藥突變具活性,包含 G1202R 等第二代藥物難以應對的突變。
✅ 全球研究最新成果(CROWN 臨床試驗)
- 5 年隨訪分析顯示:
- 60% 的患者在 5 年內疾病無惡化(PFS)。
- 使用 Lorlatinib 的患者,比起第一代藥物 Crizotinib,有 81% 的風險下降。
- 92% 的患者在 5 年內未發生腦部進展。
💬 病友故事分享|一位媽媽的抗癌勇氣
「我想看著孩子長大,我不能放棄。」
—— 一位勇敢的 ALK 陽性肺癌媽媽
2022 年的某一天,50 歲的林小姐在公司安排的健康檢查中,意外發現肺部有異常陰影。進一步的影像檢查與切片證實,她罹患了晚期肺腺癌,且腫瘤已轉移至另一側肺與腦部。
她是兩個孩子的媽媽,年紀分別只有 8 歲和 11 歲。得知診斷後,她整晚難以入眠,腦中不停浮現:「孩子們怎麼辦?我還有機會陪他們長大嗎?」
在台南市立醫院血液腫瘤科李楊成醫師的安排下,林小姐接受了腫瘤基因檢測,結果顯示她帶有ALK 突變。這個結果,反而帶來了治療的轉機——李醫師為她選擇了第三代 ALK 抑制劑 Lorlatinib(瘤利剋膜衣錠),搭配腦部 CyberKnife 精準放射治療,積極控制腫瘤。
治療期間,她歷經了水腫、情緒波動與疲倦等副作用,但在醫療團隊細心調整劑量與生活建議下,逐漸恢復了穩定。
2025 年 5 月的母親節,她牽著兩個孩子的手,在家人環繞中笑得燦爛。「雖然一路很辛苦,但我很感謝還能擁有現在。這個母親節,是我生命中最幸福的一天。」
💊 治療期間常見副作用(Lorlatinib)
副作用類型 | 發生比例 | 管理方式 |
---|---|---|
高血脂 | 80% 以上 | 定期驗血,服用降脂藥物 |
情緒/認知影響 | 約 40~60% | 調整劑量、必要時暫停治療 |
水腫與體重增加 | 約 30~50% | 生活習慣調整、降水腫藥物 |
神經症狀(如麻木) | 約 40% | 觀察並調整劑量 |
➡️ **多數副作用都能透過調整劑量與支持治療控制,**不需中斷整體療程效果。
📋 醫師建議
「選擇正確的第一線治療,是決定長期預後的關鍵。
對於 ALK 陽性肺癌,Lorlatinib 已證實能延長疾病控制時間、有效控制腦轉移,建議與主治醫師討論是否適用。」
—— 台南市立醫院血液腫瘤科
李楊成 醫師
🔍 小提醒:治療前務必確認 ALK 突變
- ALK 突變需透過基因檢測確認,為精準醫療的第一步。
- 若您或親人確診肺腺癌,請諮詢醫師進行基因檢測,以爭取最佳治療選擇。
